关键词 |
花莲县浅绛彩瓷器,浅绛彩瓷器私下交易,浅绛彩瓷器私下交易,浅绛彩瓷器私下交易 |
面向地区 |
清代晚期至民国早期,在景德镇出现了一种釉上彩绘瓷——浅绛彩瓷,风行全国达半个多世纪。事过一百多年的20世纪70—80年代,国内文物商店仍大量存有此类瓷器,被统称为“大路货”。当时,各级博物馆拒其于门外,民间收藏亦少之又少。“大路货”终成“积压货”,文物店只得按类、按规格成百上千的以“统货”外销或内销。经过 20 多年,“大路货”终于日渐。以至今日,当人们重新开始研究、收藏、欣赏浅绛彩瓷时,它早已因物稀而身价百倍了。浅绛,“浅”意为轻浅,“绛”指红色。“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
程门(1833—1908年前),原名增培。字松生,号雪笠、笠道人,安徽黟县五都田段村人,是浅绛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黟县四志·人物志》中记:“程门……幼聪慧,工书善画,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画尤精妙绝伦,凡山水、人物、花卉以至鸟、鱼、虫、兽兼擅其长。其得力于唐宋元明及国初诸大家者甚深。故所谓直到古人。咸同时名噪大江南北,赏鉴家得其片纸零嫌什袭藏之。”又张鸣坷《寒松阁谈艺琐录》中记:“程雪笠(名)门,工山水花卉,尝客景德镇画瓷器,有得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视之,尝以七寸瓶画青花寒松阁图见贻。”
浅绛彩瓷,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其标准工序是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浅绛彩瓷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
通过多看实物(包括真品和赝品)和有关资料,熟悉浅绛彩瓷所具有的特的时代特征,从一件瓷器的胎、釉、画面用彩等
诸多方面综合分析。正如鉴藏家李鸿泉先生所说:
“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陶瓷作品各具自己的工艺特色,各有自己的艺术格调。即使是民国时期的一般作品,也有区别于其他时代特征的立风格,致使现代人的摹仿也会相形见绌。”
浅绛彩瓷的艺术魅力来源于浅绛彩瓷画师在瓷面上作画,使得中国绘画典型的诗、书、画相结合的所谓“文人画”艺术形式在瓷器上得以再现。
因此,鉴别浅绛彩瓷要从瓷画的艺术水平着手。
除了熟悉当时及如今被人们认定的浅绛彩瓷高手的名号之外,
要有一定的书画鉴赏能力,不要被瓷画上所署名款所迷惑。
浅绛彩瓷器如何简单
是名家彩绘与冒充名家的区别。在整个浅绛彩瓷家族中,名家彩绘自然是收藏爱好者所青睐的货。作伪者抓住这种心理,无论是新瓷新画还是老瓷后画,几乎都以名家彩绘为。然而,凡是名家作品无不具备很深的中国画功力和内在的文化底蕴,这是现代作伪者无法仿效的。以名家马庆云为例。此人人物画法特,衣纹多作钉头鼠尾描,山水多以淡墨中锋长短披麻皴作山石,结构处点以细密混点,赋以淡蓝、淡赭。如书中彩绘人物瓶即为马庆云所绘。此瓶器型端正,胎质细腻,器身彩绘人物故事,衣纹作钉头鼠尾描,顿挫转折,流畅自如,类海派画家任伯年笔法。另一件大瓶则为伪冒马庆云的“后挂彩”,取材“加官进爵”,从画法上看,人物比例不当,毫无神采,衣纹故作“钉头鼠尾”,但掩盖不住拼凑琐碎之嫌,赋彩更无清末民初流行的浅绛彩那淡雅深邃的韵味。只要我们真正熟识各位浅绛名家的绘画风格,将他们的特点吃透,并知晓旧的浅绛彩为何种风韵,辨别其真伪假冒并不十分困难。
浅绛彩瓷与粉彩的区别。浅绛彩瓷盛行于清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衰落于民国二三十年代。其间在民国以后由于彩料的改变随即出现了浅绛彩向民国水彩、粉彩的过渡。一些人往往将这种过渡期的作品甚至民国以后的水彩山水画面的瓷器充作浅绛彩瓷,扩大浅绛彩瓷的涵盖范围。藏家在收集购买过程中,一定要将民国年间的粉彩瓷、水彩瓷与浅绛彩瓷区分开来,不要将其他类彩瓷作为浅绛彩瓷来收藏。
LOT 1021
清 俞子明风格浅绛彩山水花鸟六条屏
俞子明,生卒年不详,字静山,名义维,号砚溪渔人、砚溪山人。古徽州人(今江西婺源)作品活跃期为同治十一年(1872年),到宣统二年(1910年),时三十多年,晚清浅绛彩瓷名家,工行书、篆书,擅画人物、花鸟、山水。
L: 104.5cm,W: 38cm
RMB: 50,
落槌价:RMB 110,000
LOT 1019
清 王凤池题跋浅绛山水兽耳大瓶
题识:一湖好水万重山,两岸银涛注碧湾,渔子舟泛林翠出,胸中久有此烟寰,丹臣王凤池评意。
钤印:丹臣
此瓶为御窑厂官窑胎,兽首瓶身威武庄重。瓶身由王少维作画,布局清新、色彩雅致,山涧沟壑意境悠长,王凤池评意题跋有如画龙点睛。合作重器,是一件的浅绛彩瓷艺术珍品。
王凤池(1824-1898),字兆木,号丹臣、敬庵,兴国州丰叶里王志村人(今阳新县浮屠镇王志村)。王凤池,才思敏捷,又擅长书画,时誉“江南才子”,清末浅绛彩绘瓷画之一。著有《福云堂诗稿》。他赋性聪慧,五岁入蒙,七岁拜师学画,17岁府试夺冠。1859年,王凤池参加乡试中得举人。1865年中进士,殿试第十二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871年授为翰林院编修,负责起草诰敕、纂修史书、侍讲经筵。次年,提调掌院学士和掌庶常馆的行政事务。1872年家父病逝,王凤池告假辞官回乡亲孝。1875年,王凤池没有回翰林院,直接分发江右任知府。江右即饶州府时辖景德镇、上饶、鄱阳等地。王凤池到任后,正值景德镇彩瓷人才匮乏之时。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之乱。他在处理好政务之余,喜欢吟诗作画,经常到景德镇御窑厂参与瓷画创作,鼓励画师创新彩瓷技艺,与御窑厂画师金品卿、王少维商讨彩瓷绘画艺术并一起创作。此件拍品即为王少维作画王凤池题跋!
王少维(1817-1887),字廷佐,安徽泾县人,活跃于1872年至1887之间,同治、光绪年间供职于御窑厂,王少维与金品卿并称“御厂两支笔”,与程门、金品卿并称“浅绛三大家”,王少维是御窑厂在籍画师,擅人物与山水结合。其人物用笔疏简浅淡,造型严谨,形神具佳;其山水仿宋赵大年和元人山水一路,布局清新、色彩雅致,画面精美。
H: 60.2cm
RMB: 400,
落槌价:RMB 980,000
在民间交易方面,雅昌艺术论坛近代民国瓷版一直是浅绛彩瓷交易的晴雨表。今年3月,金石大家黄士陵客串所作的一对方帽筒以40万元价格成交,创下了浅绛彩瓷帽筒有史以来的高成交价格。10月份,一对定制款方帽筒在雅昌艺术论坛周末拍卖上创下了30万元的。单件浅绛彩瓷作品突破百万在今年10月份也成为现实,王少维作、王凤池题款的300件浅绛彩大瓶(图5)以120万元的成交,创下了单件浅绛彩瓷民间交易的高纪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浅绛彩瓷这朵瓷坛奇葩,终于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但和年代稍晚的新粉彩瓷器相比,其价位还很低,升值空间。假以时日,浅绛彩瓷的价位将直追新粉彩瓷甚至超过新粉彩瓷。
主营行业:陶瓷 |
公司主营:景德镇瓷器瓷板画,礼品瓷大师瓷,艺术品--> |
主营地区:江西景德镇珠山区 |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时间:2022-11-10 |
经营模式:政府或其他机构 |
公司邮编:333000 |